仿泛色老录像带的影像感来突出暗示当时媒体影像对历史进程的呈现乃至作用,效果挺成功. 不可否认媒体宣传对智利选举起到的效果,不过确实也有夸大了宣传片和媒体人对选举结果影响程度的嫌疑,毕竟这场选举有那么特殊的历史背景,牵涉到了那么多人的历史回忆,当然不可看轻多少人的血泪留下的政治遗产. 而且在主角的宣传策略与选举过程中,美国的影子确实无处不在,用美式广告,拉美国明星助阵,甚至将军们的集体倒戈不难看出有谁在背后给予了支持的保证,全片的逻辑给人感觉就是用美式自由民主的政治宣传手段,顺利的把已经老态逐渐力不从心的皮诺切特,和平过渡到了自由世界. 影片对选举策略的分析,倒也值得引起对何为真正民主的反思,以单一的意识形态,势力集团,年龄段,性别圈,是看不清全局的,全民民主就不能回避多数人到底考虑的是什么实际问题用画幅变化辅助观众厘清现实、戏剧的关系,将电影的形式嵌入整个关系体,实现三个领域的交融,构建起“宏大的生命体”. 使用真名是第一步,将真实情感带入戏剧进而带入电影,电影并非最终呈现结果,而仅作为中间形态,因此一镜到底也就成为串联通道,首尾皆是极端,效果则是抽象与具体、安静与聒噪的承载体,且在打乱顺序的片段排练后更为分散. 冲出室内是第二步,在第一步基础上递进,室外连接不同的室内,同时连接冰淇淋与雨声两个意象并使用到极致——即是奔跑的短暂,是梦想的稍纵即逝,也是无法完全占有的脆弱和柔软. “咔”声是第三步,最终将三方领域割裂,定格在六人相拥,回到“真实的现实”,观众所见登上舞台并不是戏剧的开始(戏剧早已呈现),却是电影的结束,矛盾方式展示电影的无限可能,一定程度也解决了导演前作中悬而未决的界限问题.